仙桃房网
您当前位置:仙桃房网>仙桃楼市>小编说房

刷新个人拿地纪录 “90后”美女成“地主”

2010年08月03日 10:44     小编:     重庆时报|0     点击:1522

扫描到手机

扫描到手机  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本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扫描到手机

“5500万,成交!”拍卖锤敲下。国土证拿到的瞬间,重庆土地拍卖史一项纪录刷新、一项纪录诞生:刷新重庆大个人拿地金额;诞生年轻的“90后”美女“地主”。

    赢家是46岁的重庆富豪陈自东(化名)。日前,拿到国土证的他,将家人名字一并列入,“90后”陈女由此跻身“地主”。有意思的是,拍地本身还是一宗“抢亲案”。事件本身,加上一个还算瞩目的数字,在房产界引起一阵喧哗。

    “90后”美女“地主”是富二代

    房产证加上家人名字,实属常见。买块地皮,加上家人名字却着实稀奇。陈自东这么做,让“富二代”跻身“地主”,19岁的陈女以例“90后”地主,载入重庆甚至全国地产史册。

    4月21日,重庆国土局挂出一块土地出让信息,地块位于龙头寺。公开资料分析,该块土地诱人无比——规划建筑面积5.2万方,起报价3794万元,折合每亩单价344.9万元,楼面地价729.6元/平方米。从保利香槟花园站驶出后,轻轨3号线60度转弯。地块位于轻轨3号线内侧夹角,面朝龙头寺火车站,直线离不到300米,寸土寸金,实在不容错过。

    渝北鸳鸯人陈自东立即以个人名义报名参加竞拍。

    5月18日,终拍卖价5500万元,楼面地价1000元/平方米出头。由此,重庆个人拿地的高金额,从2年前的202万,到1年前的3300万,飙升到如今的5500万,2年涨约27倍。

    陈自东心满意足,将妻子、儿女的名字一起写在了土地证上。

    “全国土地市场上,‘80后’的并不多见,‘90后’的几乎没有。”重庆市政府房地产研究研究员戴安财称。

    “独行侠”上演“横刀夺爱”

    黄金宝地龙头寺上,一幢建筑物大约修至6层高,底层已开始装修,空白的围墙。该建筑物,曾暂名“龙头寺综合大楼”,脚下土地如今已是“重庆大宗个人拿地”。

    去年11月4日,地块以重庆新宝龙实业发展有限公司(简称“新宝龙地产”)、重庆市轨道交通(集团)有限公司(简称“轨道公司”)名义,对外招标,建工集团中标该工程。

    “新宝龙地产”在渝以专业从事地铁、轨道上盖物业开发著称,其在渝的80%项目均邻近轻轨。

    万事俱备欠东风。按照常理,要在招拍挂程序中,新宝龙和轨道公司拿下地块,一切水到渠成。但半路上杀出了程咬金。挥舞着5500万的支票本,陈自东从新宝龙手上“横刀夺爱”。工商资料显示,重庆合桂置业有限公司随即成立,以陈自东为法人代表,接替“新宝龙地产”开发此地块。

     卖7200元/平方米以上才有赚

    暴利!“抢亲案”发生后,重庆容磁地产经纪老总雪松(微博 博客)认为,低廉的价格让陈自东捡了个大便宜。

    但必须再拿一笔钱买下地皮上建筑物,它的评估价为6000多万。由此看,陈拿出的真金白银将上亿。看似轻描淡写的这些数据,让该地块成本水涨船高。

    即使以1.15亿计算,土地单价飙升至1045万/亩、楼面地价2200元/平方米。那么,陈每建筑一个平米,他需要付出多少钱?

    按照业内推算的成本数据,楼面地价2200元/平方米、建安成本1500~1800元/平方米、配套费用250元/平方米、资金管理成本200元/平方米、营销广告费用400元/平方米,再加上11%的税收费用,算下来,“大宗个人拿地”成本价已在6000元/平方米左右。

    如果以20%的利润计算,开发商必须要卖到7200元/平方米的价格才有利可图。目前,一路之隔的中渝·爱都会,开盘价格上万。

    “地主”为何顶“严厉新政”拿地

    该土地属于划拨用地改商住楼,曾有“前主人”,手续繁琐,兼之刚好“史上严厉新政”施行,地产风声鹤唳,陈自东为何偏向虎山行?

    陈深藏幕后,记者经过种种努力,仍未能联系上他本人。

    偏向虎山行的个人“土地爱好者”们,还将目光瞄准了地票。从今年开始,个人买家也开始从拿地到觊觎地票。2月9日,一神秘人士拍走300亩地票,此系国内次个人拿地票。3月29日,地票场上现双剑合璧,两人以1350万元总价,购得100亩地票。4月30日,“个人抢地票”再次上演。

    同样是顶着“严厉新政”,4月30日的个人拿地票者,时间甚至比陈自东拿地更早半个月。

    业内人士分析称,这种土地,用地一般价格相对较低,地段位置好,对于开发商来说,拿下这样的地,一方面可以降低楼盘开发成本,另一方面,楼盘所处的位置好,房子可以卖出较高的价格,属于一举两得甚至多得之举。本报记者 颜琅

    新闻背景

    渐趋普遍的“非主流”式拿地法

    有人为买一套房子发愁,有人却斥资千万买一块地。以个人名义竞买土地的“非主流”越来越多,住宅和商业地块均有涉及。

    “无论是个人拿地,还是拿地票,都是个案,不会成为潮流。”重庆大学房地产系副主任黄正军称,“个人没有房地产开发资质。而如果要注册房地产公司,个人名下土地转到公司名下,涉及转让带来的土地增值及缴纳土地增值税的问题。”

分享到:
获取优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