办事:公开透明,不厌其烦
在仙桃,建设街社区可谓“老”的社区。这个由5人组成的娘子军团,管辖着常住人口14700人,暂住人口4000人,提起这个“大摊子”,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旭笑着说,一个字是累,每天总有做不完的婆婆妈妈的事。
谈话间,60多岁的周爹爹进来咨询,自己和婆婆登记的城乡居民社保金可以领不?会不会把名字弄掉了领不了?马旭解释说,现在还没有开始发放,您上次登了记一定会有的。周爹爹满意离开。
许婆婆拿着低保申请表进来了,她患有高血压多年,想申请低保,由于手续不齐全,一直没有落实。马旭向她解释一定要有医院的病历证明,还要等市低保局核查。
上面千条线、下面一根针。马旭说前段市里检查时,她们统计了一下社区开展工作情况,共有政法、计生、城市管理、劳动、民生等11大项,共计71小项。
“现在惠民政策多,百姓欢迎得很。我们要做的是核查、登记、落实到位。所以重要的是要公开透明,不厌其烦的做好每件事。”
解难:立即解决,不怕苦累
社区工作什么难?担任了16年支部书记的马旭介绍:“说难也不难,说难也确实太难。”
在她看来,城管和计生工作是两难。辖区有33个无物业管理的小区,30个单位老宿舍,没有专人管理。今年创建文明城市之时,她们几名干部累垮了,每天嘴皮子说破,但仍有不自觉的人乱丢乱扔、乱堆乱放。
建设街社区地处城区繁华的“闹市区”,东起大新路、西到电力巷,北到解放大道、南到沔阳大道,大型商业卖场多,流动人口频繁,城市管理难。解放街老菜场前段时间长期堆放着一堆无人管理的垃圾,社区组织人员帮助清扫,足足拖了5板车,才清运干净。后来她想出一招,派居民轮流值守,蹲点察看,经过教育、制止后,彻底改变了此处的脏乱差现象。
邻里纠纷、扯皮打架,要马旭一到场,总能巧妙解决。今年8月,建设街南一巷两户居民为台基吵不休,双方互不让步,打“110”后民警赶到现场,一户居民爬上自己刚建的7楼,不肯下来接受调解。那段时间,马旭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,在家休养。听说后,她不顾病体,爬上7楼,那户居民深受感动,下楼来大家坐在一起,心平气和接受调解,往后一直相安无事。
护安:时时侦察,不惧凶恶
打造和谐社区不是一句口号。为了提升管控能力,2011年,我市在城区34个社区设立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综合管理服务站,招聘了74名流动人口协管员。
经过选派,康雄、陈四波、钟跃进、黄玉云4位同志被选为流动人口协管员,分别负责建设街社区4大片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。11月22日,为了配合干河派出所开展的年底“清剿火灾”活动,协管员在建设街辖区进行拉网式排查,发现社区南2巷29号高某和彭某租住的屋中,有大量人员在进行无纺布加工和作业,该场所是典型的“三合一”场所,而且该场所没有任何的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。4人前去阻止无果,并受到恐吓,他们毫不畏惧,经请示后,公安消防部门将这处黑作坊进行了查封,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。消除安全隐患后,周围的居民无不拍手称快。
安全无小事。今年来,社区治保主任与4名协管员一道,采取每周、每月不定期抽查、摸排、走访,有时一蹲点是几小时,共搜集不少信息,参与调解处理大小安全事故10多个。社区还成立了巡逻队,由居民组长带队,一旦出现异常情况,及时汇报。今年8月,协管员在登记流动人口时,发现一处传销窝点,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了捣毁。(记者 韦丽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