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载申明:仙桃房网专稿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!
6月,在大多数人的眼中,与其余11个月无异,地球还是在那样匀速的自转着,24小时,不多也不少。6月,在一群人眼中,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月份,穿学士服、拨流苏、拿学位证,然后离开一个叫做大学的地方。
又到一年毕业季,毕业了意味着再也没有宿舍可住,很多人认为毕业买房不现实,除非啃老,否则零积蓄在如今想买房简直是天方夜谭。我们无意去渲染社会的贫富差,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,离开大学进入社会,租房亦或是买房成为了摆着毕业生面前的自然选择。
大城市 无奈蜗居
这是好的时代,因为机会太多,扇扇大门都在敞开;
这是坏的时代,因为并没有几扇门你能够坦然地走进去,看它的风景。
从一个“格子”搬到另一个“格子”,已经习惯了每次搬家时的痛苦,或许当我拥有自己的房子时,会很快遗忘这种“没有根的漂泊感”。当然,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要漂多久。
我们和所有人一样,在柏油路上东奔西走;和所有人一样,面对城市的美丑善恶;和很多年轻人一样,暂时无力承担一个能够栖息的地方。我们有理想,愿意为了任何人选择勇敢和担当。我们渴望拥有自己真正的家,真正的家除了要装下我们的身体,还要宽恕我们的虚伪和懦弱,承载我们所有的卑微与梦想……
所有和我们一样还没有家的人,我祝你幸福。祝你早日拥有属于自己的家;祝你在夜幕降临的时候,虽然步履蹒跚,但坚定地朝着家的方向。我们有青春,注定拥有城市;我们有青春,注定拥有全部的阳光。
调查显示,2012年在毕业后一年内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的大学生为63%,可见大学生毕业后在异地业打拼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。大学生们都比较了解外部世界,知道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,城市文明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。“到城里不管干什么都比在家乡好”是他们比较坚定的信念。他们认为在一线城市,无论政治环境还是业空气,甚至接受再教育的机会,都比中小城市要好很多。毕业生们普遍认为,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,这比一份安稳的工作要重要得多。
但是现实往往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,当五湖四海的人都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些大都市的时候,人均的机会和空间其实也不多了。虽然“志当存高远”,但能成大事的人永远都是少数。大多数毕业生的状态是“蜗居”在大城市的潮湿小单间里,拿着不高的收入,挤着拥挤的公交车,感觉整天疲于奔命,成功的目标也似乎变得遥不可及。
生活压力越来越大,厌倦漂泊、渴望安定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,而每个月领到的区区几千块薪水,选选赶不上一线城市变态疯狂上涨的房价。在热闹繁华的街头,看着神色匆匆的行人来来往往,感觉自己象是芸芸众生中渺小的一员,甚至低微得象一颗尘埃,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,更别谈什么归宿感了。
回仙桃 自得其乐
社会学家郑也夫说人生不外乎在追求三种状态:舒服、刺激、牛B。其实也是一道城市选择题:皆因年轻的你,爱冒险胜过爱安逸,爱牛B胜过爱舒服,自愿进入人生愿境诱人、生存逻辑又残酷的大城市。这是一笔风险投资:100个梦想家踏入人才济济的这个江湖,总有99个发现“牛B”不过是一场泡沫。
世界上有另外一个你——这个你有一辆新款的私家车,不担心堵车也不担心停车;这个你房子阳台朝南,不担心房价也不考虑买二套;这个你不是文艺青年、不喝瓶装水、按时吃饭、陪伴父母、从不租赁任何东西、不搞异地恋。这个你是慢生活的信徒,达到的是“面朝大海、春暖花开”的境界。
世界这么大,心安才是家。
——《新周刊》
有人做过调查,三成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的职场人,给自己的“幸福指数”打了“不及格”;而58.2%的非一线城市职场人给自己的“幸福指数”打了70分以上。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四个城市工作的职场人中,有80.8%的人表示,如果确实有业机会,会去中小城市或家乡业。
其实大多数毕业生都被大城市工作机会多的光环所蒙蔽,将生活压力大、竞大、没归属感的大城市的“蚁族”生活状态都抛诸脑后,一心想着去闯荡一番,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。被他们忽视的家乡却在飞速发展,家乡也有他们所期望的工作机会,有一直盼望着他们回家发展的爸妈,还有大家所追求的高幸福指数的生活。
有回到家乡、回到仙桃才能实现“安居乐业”这个词。在仙桃不用为了上班去挤地铁或是坐几个小时的公交车,也不用担心因为堵车拿不到全勤;节假日还可以约几个朋友出去吃吃虾聊聊天;或者陪爸妈说说贴心话;在仙桃,房子也不会是遥遥无期的梦,几十万可以买到心仪的房子,也不用被数额超大的房贷压得喘不过气。这样惬意的小幸福是多少外漂族一直梦想但是始终得不到的啊。
说到底,所有与“幸福”相关的元素,均与家庭、家人密不可分。在外漂泊的生活没有家庭,没有房子,生活没有载体,自然没有归属感。如果真的厌倦了在外漂泊,渴望能拥有安定简单的生活,那回家来吧,幸福也不再是过眼云烟了。
声明:此文系仙桃房网(www.xtfw.cn)原创稿件,仙桃房网版权所有;如需转载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,请与本站联系授权,否则视为侵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