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桃房网
您当前位置:仙桃房网>仙桃楼市>小编说房

下半年调控政策或持续 三成房企面临生死线

2010年08月12日 15:19     小编:     21世纪经济报道|0     点击:1337

扫描到手机

扫描到手机  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本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扫描到手机

独立研究人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杜丽虹抛出新调控“测算”:“若调控期小于一年,10%的房企会面临资金威胁;但如果调控期延长,情况将大不相同,30%的地产企业将突破安全底线。”

  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报道,杜丽虹提出警告:要应对持续期在2年的低谷,国内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安全底线,即净借贷资本比上限平均为44%(中位数为39%),而测算结果显示有45%的地产上市公司已突破财务安全底线。“其中有30%的上市公司的实际净借贷资本比财务安全底线高出20%以上,这些企业将在低谷期的二年面临财务困境。”

  这种基于某些理论假设的警示不容忽视,尤其是近期相关政府部门对本轮调控频发持续信号,包括近日暂停发放三套房贷的消息。

  美联物业指出,此次在楼市价格未跌,成交稍现回升的时间点恢复三套房贷停贷政策,进一步表达政府对执行调控的坚定决心。加上银行方面近期反复进行房贷压力测试,似乎流露出其有意延长此次调控周期。

  近期以多数楼市研究机构为代表,对楼市较长周期持续的预期已经趋于一致。换言之,造成30%上市房企面临财务困境的一年以上调控持续时间并不是假设而已。

  45%上市房企已突破财务安全底线

  近期公布中报的房企业绩,报喜为主。这与当前的调控背景形成较大反差。有的上市房企在中报中露出乐观情绪。保利香港近日发布中报,公司管理层预计,中央将不会再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更严厉的调控措施,同时预计房地产价格将会稳中有升。但杜丽虹经过测算认为,这样的乐观似乎还为之过早。

  “中国的地产行业像当年的股市,进入了政策市的时代,而政策市的点并不是涨,而是使地产行业的周期波动变得更加频繁:当政府鼓励买房的时候,投资性需求会大举涌入,推高房价、地价,于是我们看到,正常情况下5年的房价上涨过程被浓缩成2009年1年的暴涨;但当限制性政策出台的时候,投资性需求竞相撤退,而要等到刚性需求(包括改善性需求)来接盘,一线城市的房价至少要下降20%-30%。”杜指出。

  杜丽虹认为,2009年的繁荣已成过往,2009年的天量销售额已透支了未来的成长,频出的调控政策为中国地产市场掀开了新的一页,一个短周期波动的时代来临了,以往长周期繁荣中支撑企业快速成长的很多“法宝”在这个时代都将派不上用场。

  悲观一点或许更有利于企业在危机中存活下来。包括半数地产企业尚未做好应对持续低谷的准备。

  在杜丽虹的测算中,本轮调控期若小于1年,10%的房企将面临资金链威胁。用短期风险头寸来度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(短期风险头寸=1年内到期负债率+已定约但未拨备的承诺资本支出/年末总资产-现金比率-低谷中的存量资产周转率),计算结果显示:有40%的地产上市公司存在短期的资金缺口,但多数缺口不大,有10%的企业存在较严重的资金缺口(短期风险头寸超过20%)的企业。

  不过测算结果也证实,2010年的调控中,地产企业的整体资金链状况优于2008年,存在较严重资金缺口房企的比例在2008年底一度高达27%。

  问题是,以关键的政府部门近期向市场传递的信号透露,调控有持续的决心,调控的周期更加倾向于1年以上。

  此时的结果大不相同了。上述测算显示,调控期超过1年时,30%的地产企业突破安全底线,有45%的地产上市公司已突破财务安全底线(财务安全底线=净借贷资本比上限=净借贷资产比上限/市场平均的权益比率)。

 显然,调控的持续性远比调控的力度对地产行业的冲击更大,但半数企业并未做好应对持续低谷的准备。

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随中报同时披露的还有房企的上半年购地情况,多数企业土储力度不减,企业继续快速增加的土地储备潜藏危机。

  中国指数研究院新发布的报告显示,今年上半年,房地产企业拿地热情不减,多数品牌房企拿地金额接近或超过2009年的50%,并且在二三线城市土地储备力度加大,拿地面积占企业新增土地储备均接近或超过七成。

  其中,万科新增土地面积1276万平米,拿地金额261亿元,居;保利地产新增土地面积达到613万平米,较2009年底增长21%

  游戏规则之变

  上海凯弈投资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炜表示,上海等地房价虚高,连环调控是必然的。政府不断出台调控政策是为了把房价调整到2009年初时的合理价格区间,如若调控政策对抑制楼市效果不够明显的话,整个下半年楼市调控不会停歇。

  “频繁调控的影响下,市场将进入短周期波动,由此企业的生存法则也将发生转变。”杜丽虹指出,短周期中的结构性增长机会,至于土地储备,其实并不那么重要,当行业竞模式已从粗犷转向精细时,仍然笃信“勇者胜”的企业会被淘汰,资源的集中将给的企业创造新的成长空间——被透支的市场中的结构性成长机会。

  未来的市场比拼的决不是勇气,地产企业从买地到卖房,至少间隔1-2年时间,期间行业周期可能已从上升转为下降。杜指出,在压力与不确定下,地产企业需要更精细化的生存之道。

  同时,地产周期的缩短也迫使企业减少投机行为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在企业的表内融资方面,随着资本环境的开放,债券、信托、产业基金,包括酝酿中的REITS都将为地产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。“但相对于表外负债,表内融资的弹性空间更小,企业必须更加重视融资条款和硬约束下的财务安全底线。”杜认为。

  除了融资模式的改变,地产行业的周期规律也在改变。一线城市的住宅价格已经超出了多数人的承受能力,流动性成为支撑房价的主要因素,而周期的缩短迫使企业减少投机行为,更加重视低谷安全的防护。

  对此,杜丽虹认为,高端地产企业是“高危人群”。原因在于,高端地产企业的周转率更慢、资产的变现期更长,从而要求其资产负债表右侧长期资本的匹配;另一方面,高端地产企业对周期波动更敏感,低谷中降价促销的能力有限,因此,应对低谷的有效方法是保守的财务策略。

  应对策略先在于保持高周转。目前,国内规模化企业繁荣期的存量资产周转率可以达到0.9-1.0倍,低谷期为0.4-0.5倍。一旦公司在低谷中的周转速度下降到0.20-0.30倍,则公司的财务安全底线将从70%以上下降到30%左右,限增长速度也下降到20%以内,并出现资金缺口。

 

分享到:
获取优惠